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务信息
关于征求顺城经济开发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意见建议的公告
来源:顺城经济开发区经发局浏览:1015次'时间:2024年8月19日


顺城经济开发区2021年5月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按开发区发展建设要求,现补充编制顺城经济开发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为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公开性,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把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开发区“十四五”规划中来从即日起至2024年8月23日,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欢迎社会各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顺城经济开发区发展实际,就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大开放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对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部门将认真梳理汇总,认真研究,参考吸纳。

有关顺城区“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邮箱:fsscjjkfq@163.com

联系人:王俊书,联系电话15898340800;

王新全,联系电话15904135797。

 

顺城经济开发区经发局

2024年8月19日

 

 

抚顺顺城经济开发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顺城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开发区,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加快打造地区经济发展新龙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研究编制好开发区第一个五年规划即“十四五”规划,对开发区开好头、起好步,行稳致远意义重大而深远。

《抚顺顺城经济开发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根据《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顺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顺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开发区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开发区五年发展的工作蓝图和行动纲领。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背景 -----------------------------------------------------------------------------------------------------------3

第一节  发展基础 -----------------------------------------------------------------------------------------------------3

第二节  发展环境 -----------------------------------------------------------------------------------------------------4

第二章  总体发展要求 -----------------------------------------------------------------------------------------------------6

第一节  指导思想 -----------------------------------------------------------------------------------------------------6

第二节  发展原则 -----------------------------------------------------------------------------------------------------6

第三节  发展定位和布局 --------------------------------------------------------------------------------------------8

第四节  发展目标 -----------------------------------------------------------------------------------------------------9

第三章  主要任务 ----------------------------------------------------------------------------------------------------------11

第一节  坚持创新驱动  增强发展新活力 ------------------------------------------------------------------------11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发展新动能 ------------------------------------------------------------------------12

第三节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13

第四节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打造持续发展新优势 ------------------------------------------------------------21

第五节  推进区域融合发展  实现协同合作新突破 ------------------------------------------------------------22

第六节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开创对外开放新领域 ---------------------------------------------------------24

第七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取得绿色发展新成效 ------------------------------------------------------------24

第八节  坚持集约节约利用  实现土地利用新进展 ------------------------------------------------------------26

第九节  统筹发展和安全  提升平安建设新水平 ---------------------------------------------------------------26

第十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为开发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7

第四章  实施保障 -----------------------------------------------------------------------------------------------------------28

第一节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28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29

第三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29


 

第一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2005年前岭工业园区经市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大柳工业园区经抚顺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并于2009年划入顺城区。经过多年发展,两个工业园区已进驻企业30余家,园区企业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是排名世界第六位的行业龙头企业,园区成为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顺城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的重要产业基础和依托。

2019年6月,获批市级产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3.37平方公里,西至永城街,南起沈吉铁路,北至大柳村,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

2021年5月,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省政府批复面积4.38平方公里,包括前甸、方晓2个片区,前甸片区3.15平方公里,东至滨淇三街,南至沈吉铁路,西至永城街,北至台山;方晓片区1.23平方公里,冬至孤家子村,南至沈吉铁路,西至方晓河,北至石油一厂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结合市政府批复的市级产业园区管辖范围,实际管辖面积达到14.6平方公里,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根据省市相关规定,结合开发区发展需要,研究调整优化开发区实际管辖范围。规划将高山路沿线及黑大立交桥东侧等区域交由顺城经济开发区代管,实际管辖面积将由14.6平方公里增至28.8平方公里左右,规划布局由一区两园整合优化为“一区三片一带七园”,主导产业是装备制造、机械加工和现代服务业。调整后,发展空间更加充分,产业类型更加丰富,发展思路更加明细。

截至2022年末,顺城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内有规上企业20家,规上企业产值20.65亿元,规上企业产值占全区规上企业产值比重80%以上。装备制造业是顺城经济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经过60余年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集设计、制造、协作配套于一体,涵盖建筑工程装备、矿山装备、石化装备、其他通用装备及部分结构件和机械加工类企业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有永茂建机、抚挖重工等行业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约40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产值占全区规上企业产值比重45%以上。

强基础,保增量,扩存量,全力推进经济平稳增长。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集中连片可招商用地达到4000余亩。方晓片区有约600亩土地已具备挂牌上市条件。在省市发改、工信等部门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城经济开发区已作为沈阳装备制造产业转移承接、协作配套的重要承载地,正在加快打造抚顺装备制造产业核心基地,推进与沈阳装备制造产业优势互补,协作发展,呈现总体稳中向好的发展局面。

二节  发展环境

国内外发展环境。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影响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多方面发展优势和条件,发展韧性强劲,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顺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环境。面临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抚顺的重要指示以及党中央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为顺城经济开发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确定了新目标,注入了新动力;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政策要求以及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为顺城经济开发区优化产业机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路径。面临新挑战。产业升级的挑战,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与新兴产业培育艰难并存,处于产业转型迭代的换档期;创新驱动的挑战,创新要素集聚不足与创新成果转化不足并存,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爬坡期;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发展空间不大与土地低效利用并存,处于集约发展的调整期。


第二章  总体发展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开发区条例》抚顺市《创新全市各类开发区体制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国家省市关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系列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抚顺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深入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为顺城经济开发区全面振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完善党领导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开发区党工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将改革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一体践行、立体推进,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贯穿开发区振兴发展全过程,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公平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环境。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规划引领。准确把握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及时编制开发区管辖范围规划,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守正与创新、秩序与活力的关系,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实好干”。聚焦开发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求变图强,力争上游,始终做到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全力打造良好政治生态、营商环境,苦干实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开发区发展。

  发展定位和布局

发展定位:总体发展定位是优化整合顺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基础和发展平台优势,集聚企业和项目,加快补齐补强工业经济短板,致力打造顺城产业发展新高地、经济增长新引擎、创新创业先导区、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基地。

产业定位是贯彻实施城市转型振兴战略和“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金属压延加工和机构件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以商贸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品、电子产品、木制品等轻工业,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多点支撑、融合协调的产业发展体系。

发展布局: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规划构想,整合优化扩大开发区管辖范围,着力构建完善“一区三片一带七园”发展新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区”即开发区。“三片”即三个片区:前甸-方晓核心产业片区,东至顺城区与东洲区区界,西至方北线,由前甸、方晓、高山路沿线及城东三期局部用地组成,面积26.63平方公里;黄旗-四家子农产品深加工区片区,北至四家子村玫瑰园,南至黄旗村村委会,面积1.59平方公里;马金新材料和机械加工产业片区,位于马金村,沈吉高速以北,沈环线以西,北环公路以北,面积0.59平方公里。“一带”即高山路融合发展产业带。七园即七个功能园:前甸装备制造产业园、大柳智能制造产业园、城东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方晓应急装备产业园、黄旗-四家子农产品和生物制品加工产业园、马金机械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园、石化装备产业园。

 

第四节  发展目标

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顺城经济开发区与顺城区、抚顺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实现经济总量倍增,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取得显著发展成效。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确定顺城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是:转型振兴实现突破性进展,“一区三片一带七园”发展新格局形成并进一步优化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处于全市前列,对外开放体系更加完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创业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市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具体目标是:

——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体制全新、机制灵活、政策完备、功能完善的创新驱动体系不断完善,“谁创新谁受益”的市场机制更加完善,高新技术和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创新活力充分释放,领军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开发区研发投入强度超过所在市平均水平

——营商环境建设极大优化。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更加有力,要素市场体系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突出,服务项目企业建设能力明显提升。

——经济发展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市保持同步,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处于全市前列,全省综合考核位次进入前50名,全市绩效考核力争第一梯队

——绿色低碳水平持续巩固。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壮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绿色园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顺城经济开发区“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2

2025年

年均增速(%)

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0.64

36.49

6左右

预期性

2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5.01

5.79

≥5

预期性

3

全口径税收收入

亿元

2.46

2.64

≥2

预期性

4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30

16.23

≥2

预期性

5

进出口总额

亿元

5.70

6.23

≥3

预期性

6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0

20


预期性

7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2

10


预期性

8

是否承接省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是/否


预期性

9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生态环境指标



达到国家标准


约束性

2022年开发区正式的纳入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2025年(末期)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为2022年不变价。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坚持创新驱动   增强发展新活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自主创新作为推动“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落实的战略基点,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力争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市开发区先进行列。

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着眼于把握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创建省级、国家级创新平台,争创辽宁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开发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雏鹰、独角兽等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力度。以华丰民爆、永茂建机、德恒矿山机械、丰硕机械、荣盛机械等企业为重点,培育、做大做强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加强应用领域的基础研究,推进传统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高效协同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着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和制度、环境保障。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落实“兴辽英才计划”,加强引才引智,深入实施并不断完善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型科研团队计划,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和引导高校与域内企业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重点加强研究团队和优势学科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完善留住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引领作用。鼓励创新型人才以知识产权、技术等要素投资入股并参与分配。实现靠政策引才、靠产业聚才、靠事业用才、靠服务留才。

提升产学研协同成效。强化并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争创搭建“多链融合联动一助力辽宁千企创新 ”企业能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结合,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特色品牌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为重点,探索建立灵活的院企合作模式,支持科研院所与企业以专利共享、技术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鼓励将股权收益直接分配给研发团队,并落实到科研人员,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发展新动能

将优惠政策、土地指标等发展要素向开发区倾斜,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重点项目,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推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管理方式,结合实际适时建立一站式审批大厅。多渠道充实人力,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能力,满足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推进经济权限承接,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实现市级经济职权应接尽接。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依法依规剥离社会职能。推进财政独立核算,加快建立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支持设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融资平台,建立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有效发挥公司在开发区土地开发区、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因地制宜适时探索把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园区服务委托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推动园区市场化建设进程。持续优化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保障用人自主权,完善开发区“三定”方案,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在员额总量范围内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加快实现“员额总控、竞聘上岗”。适时推进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薪酬制度。尝试通过股份合作、委托招商、“飞地”经济和“园中园”等方式实现园区共建共管、产业共促共赢。

第三节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突出现有产业优势,加快补齐产业短板,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多点支撑、融合协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实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工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按照“龙头企业-生产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老字号”新发展。深度开发“原字号”,着力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近郊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字号”,发展和运用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场景。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大健康等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谋划推进开发区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永茂建机、华丰民爆等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以“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发展路径,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链。

 

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金属压延加工和机构件制造、木制品加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变,推动中低端传统优势产业链向中高端产业链转变,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优化工业空间布局。依据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定位,统筹引导产业分类集聚,动态调整、优化完善工业空间布局。

前甸-方晓核心片区,规划面积26.6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装备、石化装备、应急装备等专用或通用装备,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金属压延加工和机构件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等制造业,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是打造全市装备制造核心基地的主要承载区域;协同发展批发零售、仓储物流、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业态。

会元乡马金机械加工和新材料片区,规划面积0.5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压延加工和机构件制造等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河北乡黄旗—四家子农产品深加工片区,规划面积1.59平方公里,重点推进木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规模化发展。

高山路融合发展产业带,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打造城乡区域融合、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拓展区。重点巩固原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积极盘活闲置厂房用地,加快资源整合共享、优化重组,促进产业有机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产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和附加值。

前岭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1008亩,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装备、石化装备等专用或通用装备,金属压延加工和机构件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等制造业。

大柳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552亩,重点发展金属压延加工和机构件制造、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等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业态。

方晓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900亩,重点发展防火防汛、通讯预警等应急装备,起重机、挖掘机及其配套等工程装备,金属加工、通用装备制造等存量企业阔能升级等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电子设备制造等轻工业。

黄旗-四家子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2385亩,重点发展农副食品加工、生物制品、木制品等制造业,协同发展生态旅游业。

马金新材料和机械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885亩,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装备等专用或通用装备、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压延加工和结构件等制造业;辅助发展装备制造上下游配套产业及木制品等其他制造业。

石化装备产业园,规划面积1100亩,重点发展储罐、过滤器、内浮顶、排水器、压力容器等石油炼化设备制造业。

——巩固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强化龙头企业延炼、补链、稳链、强链,梳理永茂建机等龙头企业产业链图谱,谋划、建设、引进一批产业协作配套项目,扩大装备制造业规模,巩固壮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争创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鼓励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以建筑工程机械、炼化设备为代表的专用装备和起重机、真空设备为代表的通用装备研发制造。鼓励永茂建机、抚挖重工、荣盛机械、丰硕机械等重点企业研发国内首台(套)装备。支持企业深度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车间数字化、远程控制化。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加快传统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永茂建机、华丰民爆、华恒化工、丰硕机械、德恒矿山等重点企业推进数控机床、新型传感、智能机器人等设备更新。

——改造提升机械配套及加工业。结合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开发区金属压延加工和零部件制造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壮大工程机械配套及加工,围绕永茂建机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配套服务需求,依托并推进丰硕、力特、一达、君隆、荣盛等企业配套能力提升,延伸壮大工程机械龙头企业配套加工服务产业链。立足艾热科技、利沃光电、澳丰安防等应急装备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应急装备零部件加工配套,延炼补链。着眼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装备机械加工配套,引进发展节能电器设备制造,风机、电机、水泵、五金、电器和各类零部件加工,拓展环保机械零部件加工。

——发展壮大木制品加工业。扶持奥司墁木制品产业园建设,积极盘活闲置厂房,吸引区内外木制品加工企业入园加盟,促进木制品加工业专业化、集聚化发展,以产业集聚带动品牌效应。鼓励园区企业走出去,开拓省外和俄罗斯等国外中高端市场,支持园区完善“互联网+”原材料采购平台、木制品交易平台、运营(结算)平台、物流服务平台,鼓励园区企业升级改造,提升产品品质,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努力把园区打造成跨地区木制品制造行业龙头园区。

——加快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鼓励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加工业。支持新星肠衣、新顺康组建上下游企业联盟,延长畜禽生产、屠宰、深加工产业链条。支持金宇食品公司、世雅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速冷制品、食用菌干品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支持金丰园等企业发展风味食品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专栏8-2  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重点内容

一、建设重点

1.推进三片一带七园建设。即前甸-方晓核心产业片区、黄旗-四家子农产品深加工区片区、马金新材料和机械加工产业片区;高山路融合发展产业带;前甸装备制造产业园、大柳智能制造产业园、方晓应急装备产业园、黄旗-四家子农产品和生物制品加工产业园、马金机械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园、石化装备产业园

2.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3.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4.加快培育新能源、生物制品等新质生产力

二、建设项目

1.北京永茂300台塔式起重机生产基地重置项目

2.北京市威腾专用汽车有限公司600台挂车生产基地重置项目

3.丰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扩建项目

4.嘉添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搬迁新建项目

5.新顺康食品有限公司工厂建设项目

6.原长青化工厂地块盘活项目

7.荣盛机械搬迁新建项目

8.悦盛滤布搬迁新建项目

9.环保除尘装备项目

10.佳宇食品扩建项目。

11.300MW风电项目(会元、前甸)

12.永茂机械加工常州配套项目

13.华润新能源(沈阳)有限公司工业投资项目

14.永茂建机设备更新项目

15.华丰民爆黑灯工厂项目。

16.启航管道综合建设项目

17.德恒机械扩建项目

18.明尧机械扩建项目

19.虹耀分布式光伏项目

20.抚顺德斯锐机械设备更新项目

21.清原第一缓冲器设备更新项目

22.一达机械设备更新项目

23.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设备更新项目

24.昌达链条制品有限公司设备更新项目

25.华恒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设备更新项目

26.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设备更新项目

 

构建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传统服务业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努力构建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充分利用前甸-方晓核心产业片区内1600余亩已收储土地,依托产业园周边铁路、公路运输优势条件,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核心区。充分利用城东三期优势区位和闲置楼宇资源,积极推进闲置楼宇二次招商,大力招商引进金融商贸、文化体育、智慧科技、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

——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因地制宜推进城东三期开发建设,重点推进城东32方块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的“园中园”。重点对照区域老龄市场需求,打造智慧康养产业供应链集聚区,打造可持续、高质量的全龄健康服务综合体。招商建设康养公寓、休闲康养、老年用品、康复器具、抗衰老、养老金融、适老化改造等业态,主要布局药膳食养生活服务中心、抗衰综合维养中心、长者学府老年大学、老龄艺术体验中心、科普教育展馆、老年用品展销中心、特色医疗服务中心等。搭建集展销体验、医养服务、生活体验、银发教育、技术研发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集医、食、住、行、游、娱、购、辅、智完整产业链条的全龄康养服务集聚区。

 

专栏8-1  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建设重点内容

一、建设重点

1.推进现代商贸物流开发

5.推进城东智慧康养产业发展

二、建设项目

1.通达医药物流仓储项目

2.汇银·东樾二期项目

3.格林尚品项目

4.恒大华府项目

5.滨盛府邸项目

6.澳海澜庭项目

7.城东32方块康养项目

8.城东37方块开发项目

9.老玻璃钢厂开发项目

10.情海路西地块开发

11.中顺食品农贸市场新建改建项目

12.格林尚品幼儿园

13.唯美品格二期

14.还建公租房项目

15.天主教堂项目

16.抚顺市中心医院城东院区新建项目

17.格林尚品二期项目

18.三立加油站项目

19.抚顺市第四医院购置医疗设备项目

20.城东第三实验小学建设项目

21.城东集贸市场建设项目

22.城东第二实验小学扩建项目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紧密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推进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新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全力推进抚顺君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与6409军工厂深度合作,实现合作成果最大化。全力支持德恒矿山、荣盛机械、华丰民爆等优势企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以顺城区现有装备制造业产业为基础,支持域内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招商合作发展冰雪运动和场地装备。依托未来清洁能源、新顺康等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生物制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银发经济产业园招商,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

第四节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打造持续发展新优势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双基”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城区建设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

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前甸装备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及时修护破损道路。加快完善方晓装备制造产业园、城东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完成给排水、强弱电、供暖、道路等管网配套建设。推进黄旗-四家子农副食品加工片区完善污水处理设施。

突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适时推进园区建设智能化管理平台。鼓励企业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

 

专栏8-4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内容

一、建设重点

1.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2.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设施升级

二、建设项目

1.顺城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城东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

3.城东三期基础设施—贵城街、新城路东延(贵城街以西)工程

4.城东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5.新顺康污水处理厂项目

6.安城街跨沈吉铁路桥工程

7.方晓园区66千伏输变电工程

8.宁远立交雨水泵站迁移改造工程

9.双阳南路规划街道路建设工程

10.石岭500千伏变电工程

11.格林尚品红线外给水工程

12.东华村给水设施改造工程

第五  推进区域融合发展 实现协同合作新突破

坚持和完善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的行之有效机制,根据新情况新要求不断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城市乡村协调均衡发展、与各城区协作协同发展、与沈阳经济区融合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区域融合发展体系。

推进区域协作协同发展。构建“三片一带七园”协同发展格局。结合突出各片区和各产业园发展基础、现状,按照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共赢的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各片区和各产业园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发挥属地乡街、行业部门、中小企业协会、装备制造产业协会作用,引导促进各片区和各产业园企业协作配套,集中优势和资源要素打造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园和产业集群。重点推进高山路融合发展产业带、前甸装备制造产业园、大柳智能制造产业园、方晓应急装备产业园、石化装备产业园、马金机械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园企业协作配套,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核心基地。构建与各县区、各开发区协同协作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开发区石化装备制造业、石蜡加工企业与东洲区石油化工企业合作,拉长完善石油化工产业链。推进顺城区装备制造企业与望花区老钢、新钢等冶金材料制造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积极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大数据、大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衔接合作。

推进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融合发展。构建融合配套的产业发展体系,围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工业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生产体系,推动顺城经济开发区企业协同协作发展。围绕都市圈重点装备制造产业,推动与三一重工等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协作配套。围绕沈阳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华润集团等企业在顺城经济开发区投资合作。围绕省级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推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先进开发区以“飞地”方式实现合作

 

第六  融入“一带一路”   开创对外开放新领域

将对外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积极参与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梳理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市场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产业合作信息数据库,瞄准重点区域寻找合作空间,重点加强与东南亚,日韩、俄蒙等东北亚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支持永茂建机、利诚达蜡业、新星肠衣、嘉添包装、欣和石化、通亚经贸、澳美天制衣、德斯锐等重点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装备制造、农副食品、木制品、以及牧草膜和塑料制品等有一定基础或优势的产品出口,积极打造区域跨境电商和外贸发展新高地。推进海外技术合作,带动开发区企业设备、技术、劳务、管理等走出去,加快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升,融入国际产业链。

第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取得绿色发展新成效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为主攻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持续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建立落实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开展并完善开发区整体环评工作。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空间管理机制。积极创建“绿色工业园区”,加强园区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园区环境质量,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禁“两高一低”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持续下降,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大力推动清洁生产。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引导并加快存量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专栏8-6  生态建设重点内容

一、建设重点

1.创建绿色工业园区,持续加强园区环境治理

二、建设项目

1.远航街绿化工程

2.方晓园区绿化工程

3.前岭园区环境治理工程

4.32方块垃圾转运站项目

5.李其河河道治理工程

6.鲍家河河道治理工程

第八节 坚持集约和节约  实现土地利用新进展

按要求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加强开发区土地管理。依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杜绝违法用地现象。

推进工业用地方式向租让并重转变、推广长期租赁、组让结合、弹性年期等供地方式。推行工业标准地出让,提升重点项目落地效率。

积极推进前岭、方晓园区等区域土地遗留问题解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盘活闲置用地、批而未供用地和企业闲置厂房用地,实施清单化、销号管理。

第九  统筹发展和安全  提升平安建设新水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开发区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筑牢安全屏障。

坚决保障国家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切实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维护网络安全。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确保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化解金融、财政、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各类经济性风险。保证重要产业、基础设施、资源、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严防工业领域非法集资,配合做好问题线索排查,保证经济安全。

切实保障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职责,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落实“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做到“三管三必须”,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

 

专栏9-7 安全建设重点内容

一、建设重点

1、完善园区智能管理设施。

二、建设项目

1、园区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平台项目。

第十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为开发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着力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开发区发展全过程,为开发区提速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加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汇聚发展共识,激发开发区上下谋振兴促发展的热情和力量。

夯实党执政的基层基础。持续用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将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更好指导发展。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持续提高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水平和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的专业化能力,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推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强化党的工作制度贯彻落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委要求,推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形成经常抓、反复抓、持续抓的耐力,形成工作“闭环”。

 

第四章  实施保障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五年开发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提高统筹调控能力,保障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一节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加强规划指导。各部门要以本规划纲要为指导,制定开发区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安排反映新阶段、新理念、新要求的指标,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加强规划的统筹实施。按照本规划纲要与市规划、市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健全规划协调实施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规划在总体要求上一致,在空间配置上一致,在时序安排上一致,提高规划的统筹管理水平和执行效果。加强与市规划对接,推动建立跨界地区规划协同机制,形成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促进开发区各领域协同发展。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组织本规划的实施工作,落实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明确实施进度和推进措施,逐项落实目标任务。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纳入顺城经济开发区发展年度计划,并分解到各部门。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组织规划实施工作,明确进度要求,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落实。

强化政策统筹引导。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强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研究制定政策举措,为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坚持规划先行,及时编制开发区管辖面积规划、产业规划、产业园区控规。积极开展环境影响、土地勘测、地质灾害、矿产压覆等区域评估工作。积极协调争取,集中财力保证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抓好建设用地保障,优先保证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开发区基础设施等用地需求。

第三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加强规划实施监测。开展对规划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分析,强化动态管理,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要加强规划总体任务完成情况的监测,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开展规划指标监测,对重点指标进行分析评估。

强化指标约束。把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完善规划指标统计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指标统计分析,为监测评估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和支撑。

完善规划评估制度。实施规划年度评估。规划实施中期阶段,由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全面评估,形成中期评估报告,提请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会审议。实施规划调整制度,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或修订。

 


 
Copyright 2008-2010 www.fs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顺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顺城区政府办公室承办 电话:(024)57501807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4110001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10011896号 辽公网安备 210411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