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府工作报告
顺城区二0二一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52788次'时间:2022年1月12日

 

——2021年12月8日在抚顺市顺城区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  李培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顺城区第十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8年以来,区政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原则,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应对新冠疫情挑战,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扎实起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先后荣获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8年度全省农建大禹杯先进县区、2018—2020年度辽宁省文明城区、2018和2020年度省级平安示范区等荣誉

回顾过去的几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锐意进取,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确立了“一城一区三带”发展思路,坚持稳存量与扩增量同步推进,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8年以来,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8409户,实现“个转企”566户,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超过516亿元,年均增长2.1%。共整理土地255万平方米,出让地块16个、面积96.7公顷。永茂建机回迁、今日阳光27个项目签约落地;汇银东樾、新星肠衣扩建等98个项目顺利实施;格林尚品、澳海澜庭等38个亿元以上项目稳步推进,投资累计超过112亿元。

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亿元;域外引资到位额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5元。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际国内疫情影响下,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取得新成绩

高标准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成国有企业破产终结15家,厂办集体企业改制37家,全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实现社会化管理常态化。房地产去库存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去库存周期降至12.5个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累计减免税费5.17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成“政务服务网+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开通了“顺城政务掌中宝”微信公众号,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应录尽录、应查尽查、一网通办;“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成效显著,建立了15个社区政务服务驿站,设立了无差别受理综合服务窗口,可办事项达到118项,企业登记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行政审批效率提速80%以上。建立项目企业服务工作机制,落实项目管家制度,累计服务项目企业816家次,帮助项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91个,尤其是原通航产业园土地搁置、原前岭工业园企业土地证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真抓实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卓有成效。制定了《关于支持辖区内科技企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共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6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5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4家,永茂建机被评为辽宁省瞪羚企业,辽宁润泽、天泽机械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辽宁省雏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服务业地位更加巩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额累计超过76亿元。金融业贡献逐年加大,金融、类金融机构达到184家,累计实现税收10.5亿元,占全区税收比例23.95%。传统服务业平稳发展,新华新玛特、乐购等商超稳定运营,组织开展顺城美食节、快乐购物节等活动,有效拉动群众消费,隆城餐饮娱乐一条街、韩帝美食一条街和雷锋体育场夜经济等已成为全市人民聚会娱乐首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超过330亿元。大力推进“旅游+N”产业发展,推出具有东北特色的自然生态、红色记忆、休闲度假、冰雪旅游等多条旅游线路,累计实现旅游收入87.3亿元。

工业经济更具支撑。制定《顺城区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意见》,推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累计新增规上企业20户、小巨人企业3户,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9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和产值累计超过28亿元、150亿元。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新星肠衣扩建等23个项目被列入省、市“老、原、新”重点项目库。抚顺装备制造产业联盟服务平台发挥积极作用,专精特新产品和5G技术广泛应用,辽宁华丰数字化车间被国家工信部评定为“国际领先”,金泰农业荣获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荣誉称号,德恒矿山进入辽宁省“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永茂、抚挖、华丰被列为省级“5G+工业”示范工厂。开发区平台作用日益凸显,仅用12个月时间晋升省级开发区,速度之快创全市之最。累计投入资金1.56亿元,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都市农业快速发展。落实粮食安全保障要求,粮食生产面积持续稳定在6.6万亩,年均产量7600万斤。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山野菜、食用菌、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提升,打造休闲观光采摘园、益农信息社、生态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43个。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累计实施产业发展项目4个。助力农业企业发展,累计发放“惠农贷”7256万元,洪发肉制品、金宇食品、华田润生物科技等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已达9家。

(四)统筹发力,城乡环境焕发新面貌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累计投入资金6.2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50公里、桥梁42座,农村公路实现村村互通。黑大线、前三线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上寺台山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全部竣工。沈白高铁项目各控制工点顺利入场施工。改造老旧小区36个,改造区管道路39条,新增绿化面积47.2万平方米。完成3万户二次加压供水系统改造、高层小6153户高直连供热系统改造和城区21万户天然气置换工程,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施划停车泊位8000余个,高标准完成13个集贸市场提升改造任务,五年拆违计划提前完成,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亦工社区作为全省首个引进社会资本改造的老旧小区,获评辽宁省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社区。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多渠道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蓝天、碧水、青山工程,植树造林2300亩。城市禁燃区内燃煤小锅炉全部取缔,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3%,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和优良率较2017年增加28天、增加12.07%,PM10浓度和PM2.5浓度分别较2017年改善19.15%和16.07%。全面落实“河长制”,高标准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工程,辖区9条浑河主要支流河全部消灭劣Ⅴ类水体,省市考核的欧家河、将军河、葛布西河、鲍家河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考核标准。完成48个农村“大棚房”问题整改。农村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排查整治持续开展。闭坑矿山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初见成效。台山村、四家子村、上头村、兴安村被评为辽宁省美丽示范村。顺利通过2018年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2020年省环保督察和2021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257件市民投诉全部按时办结,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蓝天飞鸟成群、碧水鱼儿嬉戏、青山林木葱茏,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五)不忘初心,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累计投入资金36.8亿元,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实现新增就业15430人,扶持创业带头人344人,带动就业15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5%以内。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大力扶持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超额完成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任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标准持续提高,各类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东华园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两孩、三孩,累计发放退补费和奖特扶资金1.6亿元。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坚实保障。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新建顺城区第二实验小学、远洋实验学校,整合撤并前甸镇中心小学、将军四校等6所学校,完成将军二校翻建和大自然小学、素质教育基地附属幼儿园等2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幼儿园公办率达到40%,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1.2%。全面保障教师工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逐年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软硬件综合实力位居市区前列。大自然小学、顺城区实验小学被教育部评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十五中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信息应用课题被教育部推选为全国典型案例。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区属公立医院全部完成数字化升级改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入推进,药品耗材加成全部取消。“医联体”合作全面铺开。所有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均设有中医馆。乡镇公办卫生院和社区公办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城乡全体群众,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全覆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全体医护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各项任务,尤其是科学有效处置1例省外关联病例,有效阻断传播链,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赞扬,为全市成为唯一没有疫情的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辖区内41万人接种新冠疫苗。购置负压救护车5台,完成4所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核酸检测能力覆盖全区,构建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全区各乡街和社区村全部建设了标准化、均等化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先后开展“春风行动”“文化进万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文化活动千余场,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联赛、健身徒步大会、高尔山登山节、射箭俱乐部邀请赛、秧歌大赛、国民体质监测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活动,极具顺城特色的文化体育形象深入人心。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累计排查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69件,实施法律援助1213件次。圆满完成信访案件“减存控增”任务,国家交办重复信访台帐案件化解率达到100%。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中央省市交办线索全部清零。累计投入5007万元,新增高清视频探头3000余个,人员密集场所和各主要街路安装人脸识别系统128个,平均每年出动武装巡逻车辆万余台次、巡逻警力2.2万人次,辖区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出行更加安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新跨越,乡街综治中心建设和人员配备率均达到100%,基层平安创建覆盖面、公众公共安全感、群众对平安顺城建设满意度逐年提高。大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审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管理、科普、慈善、残疾人、退役军人、医保、“双拥”等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生产安全、粮食安全、食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安全、消防安全、人民防空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加强

(六)务实高效,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意识形态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七五”普法完美收官,“八五”普法正式实施,累计废止规范性文件25个。持续“四风”、转作风,坚持“实好干”工作理念,开展“重强抓”“三落实”专项行动,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市民诉求办理满意率逐年提升,全区干部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主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9件、政协委员提案489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本届政府任职以来,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顺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全区上下同心协力、不懈奋斗,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驻区单位的密切配合,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区干部群众、驻区单位、驻区部队,以及一直关心支持顺城发展的省市直属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认清差距。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房地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多点支撑格局尚未形成,工业经济增长点还需深入挖掘,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二是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乏力,缺少产业牵动力强、税收贡献率大的支撑项目,经济持续发展后劲有待增强;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基础设施等领域还有较大资金缺口,缓解财政压力步履维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效的举措,全力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二、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今后五年是顺城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党中央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为我们转型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为我们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确定了奋斗目标、理清了工作路径、绘就了美好蓝图。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守正创新、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将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创造顺城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聚焦“五个顺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强化园区承载、工业支撑,持续巩固全市行政、金融、文化中心城区地位,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生态文明宜居区、平安建设示范区,不断强化实干理念、提高实干本领、营造实干氛围,开启顺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

具体实现五个方面目标:

一是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成效明显,以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高新技术和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创新活力充分释放,领军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是经济竞争力更加强劲。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运行,“三保”压力逐年减轻,全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域外引资到位额年均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综合排名保持全市前列。

三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做实做好结构调整“三大篇文章”,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实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开发区平台作用发挥明显,数字顺城、智造顺城稳步推进,多点支撑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要素市场体系更加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发展质量处于全市前列。

四是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壮大,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不断显现,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面落实,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取得更大成效,人居环境最优区地位持续巩固。

五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就业、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一步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顺城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攀升。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转型振兴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们的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实现141.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实现7.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实现18.5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实现8.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实现25.4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实现5.2亿元;域外引资到位额增长3%、实现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实现43244元

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全面开展招商引资。紧紧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和土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的联系,大力开展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不断加大产业对接和重大项目合作力度,引进、签约、落地一批新项目。重点推进新隆嘉高端生鲜连锁商超、兴隆全民健身综合体12个在谈项目签约。

大力推动项目实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严格落实项目管家和项目工作专班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全年计划实施项目40个,总投资264.6亿元,年内预计完成投资18.54亿元。重点加快月牙岛北局部、葛布路南等地块土地整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推进原青少年宫2#、STX重工等地块上市出让;屋顶分布式光伏、天丰大厦城域云商新零售等4个签约项目落地。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快部门数据整合,打造数据网络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构建“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送达、一网运行、全程监督”的项目建设并联审批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一网通办”“好差评”工作质量,不断加大“辽事通”宣传推广应用力度,努力完善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运行和管理机制。继续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要素成本,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松绑减负、释放发展活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区。

(二)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做强顺城经济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点培育海创电子科技等4家企业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飞鹤金属制品等5家企业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欣和石化等4家企业争取省级“雏鹰”“瞪羚”和领军企业。

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定位,引导房地产向多类别产业地产转型,做精顺城房地产品牌,满足各类人群住房需求。加快盘活兴隆摩尔、恒大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促进新玛特、乐购等商超更好运营,持续开展促销活动,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发挥新华金融集聚区辐射带动作用,引进更多总部经济,打造顺城金融产业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深度应用,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盘活辖区闲置楼宇,引入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形成独具顺城特色的智慧产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释放高尔山、月牙岛北、四家子、浑河沿岸等重点地区旅游业发展活力。

促进工业优质发展。充分发挥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方晓片区“七通一平”;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吸引更多装备制造企业集聚,争创“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加快推进开发区管委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平台公司试运行,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强化数字赋能,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重点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引领全区工业企业加快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全年计划培育“小升规”企业5户、“规升巨”企业1户。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发挥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作用,鼓励发展食用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支持韩尚食品、绿丰农牧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策划包装玫瑰花产业园、芍药园、茅台山乡村公园等旅游线路,发展集观光采购、亲子游玩、民宿经济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经济,利用承办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相关赛事的有利契机,大力推广顺城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三)全力实施城乡共建,打造最美城区

加快城市更新。计划新改建、维修农村道路31.47公里,新建桥梁1座。新植补植街路17条、改造游园绿地广场4处。计划改造老旧管网11处、老旧小区6个。加大违建拆除力度,逐步拆除城市历史遗留违章建筑,坚决整治私搭乱建、乱摆乱放等现象。持续推进沈白高铁项目顺城区段征迁,助力项目顺利实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城乡一体化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2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巩固拓展垃圾分类减量成果,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改善生态环境。计划植树造林3000亩,全力拔除松材线虫病疫区,完成非煤矿山闭坑矿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促进全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浑河各主要支流水质持续达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推进散煤替代、秸秆综合利用、扬尘治理等各项措施落实,不断提升空气质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坚决彻底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让顺城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

(四)全力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

践行为民惠民宗旨。从严从细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加强针”疫苗接种,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就业优先,全面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计划新增就业2440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20人、带动就业3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时有效救助各类弱势群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居家养老及民办养老机构健康稳定发展,确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巩固公办园建设成果,加快3所区幼分园建设和小区配套幼儿园回购进度,不断提高公办园幼儿占比。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质量,深化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监管,减轻学生负担。推动41中学等8所学校教学楼升级改造和城东新建学校等项目实施,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继续优化医疗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争取医联体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数据共享,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长效机制,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巩固基层文化站点建设成果。承办好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相关赛事。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双拥兵役、档案管理、统计、科普、慈善、残疾人、退役军人、医保等各方面工作也要有新的提高。

打造和谐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前移矛盾纠纷预防关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减轻弱势群体维权负担,努力做到“应援尽援”。 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坚定不移把常态化扫黑除恶引向深入。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一体化数字警务系统作用,锻铸公安铁军,加大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防范力度,形成高压态势,保障辖区社会大局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顺城。加大信访案件化解力度,坚决打好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维稳攻坚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生产安全、粮食安全、食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农畜产品安全、饮水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不断提高防洪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全力提升政府效能,增强执政本领

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建设,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零容忍”。大力倡导担当精神、增强实干本领,为积极干事者鼓劲撑腰,让冷嘲热讽者没有市场,对“慵懒散”者严肃问责。充分发挥审计、督查和巡视巡察作用,建立揭示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机制,推动政府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重大事项依法依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向政协征求意见。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高度重视政协建议,不断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各位代表,“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新一届政府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共事、务实干事、创新谋事、合力成事、廉洁处事,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谱写顺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篇章!


名词解释:

1.“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要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0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一城一区三带”发展格局:“一城”即主城区;“一区”即经济开发区;“三带”即滨河景观带、高山路综合产业带、北部生态经济带。

3.“个转企”:政府按照市场主体自愿原则,支持原领有个体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通过转型升级,改领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或有限公司等企业类型营业执照的政策。

4.“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5.小巨人企业: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含)以上,10亿元以下的企业。

6.规上工业企业:当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含)的工业企业。

7.“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8.“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9.“医联体”: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用于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实现了人民满意、政府满意、职工满意的预期目标

10.“五个顺城”:创新顺城、活力顺城、绿色顺城、文明顺城、幸福顺城。

11.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

12.“七通一平”:基本建设中前期工作的道路通、给水通、电通、排水通、热力通、电信通、燃气通及土地平整等的基础建设。

13.“散乱污”企业:指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未办理工信、发改、规划、土地、环保、工商、质检、安监、电力等相关审批手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

14.“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15.分级诊疗制度: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Copyright 2008-2010 www.fs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顺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顺城区政府办公室承办 电话:(024)57501807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4110001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10011896号 辽公网安备 21041102000199号